,这历史恐怕就是另一番面目!
那时夜静得让高士廉心里有些发毛,他朝东宫和武德殿那边望去,东宫和武德殿在夜色中朦胧不清,只依稀看得出一点轮廓,他想象着此刻的太子和齐王一定在酣睡的梦中,这就是他俩的最后一个夜晚了,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玄武们此刻已经在他和尉迟敬德的手中,更不会想到,明天一早,他俩就将喋血在这玄武门前,这一切进展似乎都很顺利,这也许是天意吧!
太子和齐王殚精竭虑,机关算尽,却都无法置秦王于死地。秦王仅这一次行动便能置他们于死地,难道这不是天意?
高士廉又想:大凡以奸诈诡谲之谋算人者,小得其手,便以为其谋事之高明,殊不知其骄狂之心实属偏狭而不足以明远,得志之猖狂使其肆无忌惮,谋人之心变本加厉,以至于明火执仗。
人皆灵性之动物,一次警示足已铭心刻骨,二次受人谋算而侥幸脱险,则已心存十分戒备,三次受人谋算而侥幸脱险,必已忍无可忍,四次受人谋算,必持戈相向,岂有不下狠手而置敌于死地乎?此为势蓄待发,不发则已,一发惊人。
而奸诈诡谲之人,貌若骄狂,实为势弱,其初次不得手之后,对手防备之心实为暗削其力,其力之十分变为七分;其二次谋人,若有七分之谋,对手必以十分之备,若十分之谋对十分之备,本难胜算,那么谋之未足,而备之十分,其事安可成哉!若其三次谋人,其不过以空泛之躯,惶惶张狂,貌似猖厥,实为灭亡之兆,对手暗蓄其力,忍无可忍,早伺机而发,此时必以百倍之备,十分之谋击杀张狂之敌,岂有战之不胜乎!
奸诈诡谲之人,心存邪念,刻意害人,以不正之术谋算,其机关算尽太聪明,到头反送了卿卿性命。
高士廉又想:秦王之为人,以坦荡之胸怀博取天下信任,以盖世之功,赢得赫赫英名,太子、齐王多次蓄谋取其性命而不成,或许为上天之意,而秦王滔略之邃远,谋算之精巧,皆不随奸诈之道,蓄势待发,虽逢绝处,却得太子、齐王麻痹之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