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穿越明末当土豪 > 第一百四十二章 发展火器才是硬道理

第一百四十二章 发展火器才是硬道理(3 / 4)

只不过萨尔浒一役,四路明军覆灭三路,名将刘铤、杜松的精锐火器部队都损失殆尽,再加上明末财政濒临崩溃,政治极端腐败,造出的火器质量低下,渐渐敢用、会用的人越来越少,以致现在火器部队在明军中的地位直线下降,已经不复当年在戚继光、李如松手中时那无敌雄风了。

要知道,戚帅可是曾经率领几千骑兵,拿着一把三眼铳就将几万鞑子杀得大败亏输的主啊!

什么时候,因为火器制造粗劣害怕炸膛,堂堂大明官兵都视使用火铳为畏途了?

其实吴为仔细考虑过,在明末改良火器,重振火器部队雄风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首先明朝有几百年的技术积累,有大批熟练工匠,过去火器部队的辉煌证明,只要严格管理,在保证经费和材料的前提下,生产出的产品质量还是有保证的。

其次现代网上老式火枪的构造图到处都是,民间私造土枪土炮伤人的新闻也屡见不鲜,这证明这个东西难度并不大,几个人的小作坊都能做,只不过法律打击得很严厉,这才造成了这个东西很神秘的印象。而这些土枪土炮的结构原理相比明末无疑要先进得多,一但引进,必会对明末中国的火器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说到底,明朝并不缺乏火器制作的技术,但是因为官僚太腐败,将工费都贪墨殆尽,再熟练高明的工匠自然也做不出合格的火铳。事实上,现代考古发现,明朝时就已经有开花炮弹了,而大斑鸠铳等火器更是毫不逊色于欧洲同期的重型滑膛枪!

这让吴为发现,他不需要重起炉灶,只需在明末的军工基础上进行改良就够了,他资金、技术、人手无一不是足备,明末那边也没人管你怎么折腾。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他就不相信大把的银子砸下去造不出大批合格甚至先进的火器来!

当然,有一些现代的工具和材料帮助就更事半功倍了,比如说,内壁光滑均匀的无缝钢管,能精细测量零件尺寸的游标卡尺,能拉膛线的传统机床......

一切准备就

最新小说: 我说大明要完,老朱夸我千古一相 从草莽皇子到千古一帝 手握百万大军,你叫我废物皇子? 嫂嫂请住口,恶贯满盈不是我! 在下崇祯,我为大明续命五百年 被贬去带菜鸟连?三个月练出全军第一! 1937:我的玩家是第四天灾! 姜小白不当皇帝可惜了 替嫁太子妃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