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不想有朝一日朝廷一声令下就把自家家产充了公!
光是钱财问题倒也罢了,问题是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肯定还要给自己安个什么罪名,说不得小命都难保!就算自己能凭光门逃回现代,自己这个利益团体也将遭受灭顶之灾!
当然,这只是吴为单方面的担心,虽然未雨绸缪也不无道理,但从此时整个大明朝野的情势来看,他这点刚起步的事业还远远看不到有任何显示有风险的迹象,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就在吴为在壶口镇逗留的时候,京师之中又是另一番景象。过年的喜庆气氛还没有完全消散,而对于高居朝堂上的帝王将相们来说,今年这个年过得可算得极为顺心!最大的喜事自然是拥众十万的陕北巨寇“二王”被平定,朝中为杨鹤加官进爵自是不用说,而论功行赏之余,有心人不免就会注意到杨鹤之功不仅是剿灭“二王”那般简单,一直以来趋于恶化,并有席卷陕西全境之势的灾变民变竟然都渐渐消迩于无形,陕北各地尽皆平靖,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要知道陕北大旱经年,流民遍地,数十万人嗷嗷待哺,杨鹤只身入秦,随身不过带得崇祯皇帝从自家小金库里硬抠出来的十万两银子而已,连三边欠饷的一半都不足以支付。更遑论赈济灾民了。而军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大伙儿也知道,“二王”既然能攻陷几个县城,拥众号称十万,想想也不是易于之辈,非调集数万边军会剿不能成功,而这等大兵一动,耗费的钱粮不啻是一个天文数字。
因为这个,对于杨鹤的前景,大伙儿也是不看好的很。而且杨鹤的资历摆在那儿。进士出身,不是当县令就是当御史,从来就没领过兵!一介文臣掌军,靠陛下洪福、将士用命云云就能剿平流寇的事大伙儿是不相信的。他杨修龄(杨鹤字)须不是王阳明!就算是王阳明亲至。他能不能在粮饷不继的情况下剿得了宁王之乱也难说得很!
在各种不看好下。杨鹤居然就驱使数万大军一举破贼,引得朝野瞠目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陕西的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