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势头想必极为乐观。
与之相比,反倒是自己的《投名状》,被认为打斗场面难看到极点,完全和林雨泉的电影没得比。
这让陈克辛憋屈至极,不但他没法和林雨泉比,任谁也没法和林雨泉在打斗场面上相提并论啊,正是因为知道按照常规思路拍摄的打斗场面,肯定会在林雨泉电影面前灰头土脸,他这才索性剑走偏锋,更注重电影内涵的表达,而在电影场面也没那么花哨,更在意表现战争的残酷,却不料,观众们根本不吃他这套,纷纷认为他不适合拍商业片。
不过,陈克辛望向窗外略显阴沉的天气,或许自己真的应该回归文艺片,他接着又叹了口气,他当然心有不甘,但《投名状》的票房惨败在《集结号》出乎意料的表现出色后,已经是在所难免的,失去内地电影投资商信任的他,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拿到大笔投资拍摄大制作的商业电影,回归文艺电影是不得不为之。
“《飓风营救》势头不减,日票房再收730万,内地票房累计达到2.1亿,林雨泉神奇继续。”
在京都昆仑饭店附近的一栋商务楼中,吴雨森同样在看着有关电影票房的报道,眼中闪烁着复杂颓废的神色,自从《风语者》、《记忆裂痕》两部大制作电影惨败后,随着《赤壁之战》项目的启动。他和老搭档组建了总部设在美国的狮子山影业。但两人的事业重心却是在内地电影市场。为此,他们在京都设立了分部,拍戏之余,吴雨森自己几乎一直住在京都,只要在京都,工作日内,他每天下午都来公司上班,或琢磨电影。或开会讨论电影计划,或组织编剧写剧本。
陈克辛《投名状》的票房注定遭遇失利在混迹演艺圈多年的他眼中,显然是可以轻易判断出来的,对此,吴雨森丝毫不在意,他和陈克辛并不熟,陈克辛在香港影坛崛起是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的他在香港达到了个人最巅峰,心思全放在前往好莱坞发展上,加上文艺电影和商业电影的鲜明界限。两人几乎没有什么交集,自然谈不上替对方担心。
不过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