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专卖制度。进入五代十国,各个军阀为了筹措军费,把专卖制度更加发扬光大。
这一切都被大楚继承了下来。
反正是按照土地收税,只要有人种地就能收到钱,也就没必要搞什么分拆田地之类的事了,这也是“不抑兼并”的国策由来。
可问题是:有一帮人不需要交税啊。
那几万名官员和亲戚、朋友占尽大楚红利,却不用付出一点代价,而兼并土地的急先锋,也是这帮人。
大楚初年,交纳地税的自耕农占人口的一半左右,到楚仁宗末年只剩下三分之一,不用交纳地税的耕地占70%。
根据“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原则,地税只能减少,绝对不会增长。
幸好还有专卖制度。
除了盐、酒、茶等人民群众的刚需产品,朝廷把矾和香料也纳入专卖体系,或直接垄断,或寻找代理商,反正能赚钱就行。
垄断的利益是巨大的,大楚把专卖制度发展到极致后,收入一度占到财政总收入的60—70%,地税只占一小部分。
大楚的富裕和商业繁荣,大抵来源于此。
可在那个时代,又没有什么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一旦把垄断做到极致,专卖的潜力也就挖尽了。
红利消失殆尽时,大致是楚仁宗末年。
几年后,楚神宗继位称帝,面对的是一副惨淡光景:
地税早已枯竭,能维持下去已经不容易,打土豪分田地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专卖制度也没有增长点,红利到头了。
可朝廷开销却在不断增长:官僚体系越来越庞大、朝廷越来越奢侈、军费开销有时占财政收入的80%......
所谓“百年之积,唯存空簿”是也。
这样的大楚,可真是穷到家了。
就在这样的局面中,诸葛半山走上历史舞台。
地球上的大宋,变法的是王安石。
缥缈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