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道,他并不知道封建皇朝的局限性,也没有民做主的概念。
许仙也许并不比钓叟聪明,他只是比钓叟多了数百年的历史知识,他的眼界不是钓叟可以比的。
许仙想过和钓叟谈谈未来历史的发展,最后放弃了,因为那样太危险了。
钓叟的思想有局限性,跳不出儒家的忠君爱国。
爱国是好的,问题是他的忠君已经到了愚忠的地步了,这不是钓叟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所有儒道觉醒者的通病。
说到儒道的愚忠,还要从儒道的崛起开始说起。
说到儒生觉醒,却是和传国玉玺有关。
缥缈界的传国玉玺的存在,不同于地球上那块平平无奇的传国玉玺,它逆转天道,让缥缈界没有焚书坑儒。
这一切,都要从焚书坑儒说起。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行为之所以留下千古骂名,不在于他活埋了几百个大部分可能连儒都谈不上、仅仅是骗子的方士,而在于他禁止私人学校,焚毁除秦国以外的各国史书,焚毁除博士官所藏图书,除医药、农书、占卜以外的天下所有私人藏书,违令者被罚戍边为苦役,“聚谈诗书“则斩首,“是古非今“则灭族,因此彻底得罪了“士人”这个阶层。
“士人”是战国各国一股不可或缺的政治力量,各国消灭了异姓卿族,加强王权后,士人和公族是彼此制衡,共同参政的。
同时关东“士人”客卿也一直活跃于秦国的政治舞台之上。
秦孝公变法之后,商鞅,张仪,范睢等等丞相都是外来客卿,秦昭襄王时期,他的舅舅,同时兼有外戚和外来客卿身份的丞相魏冉,执政数十年之久。
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大搞中央集权,拒绝分封众皇子。
原六国士人阶层完全失去了上升的出路,在本国为门客攀龙门的机会没有了,去秦国为客卿的机会也没有了。
如果秦始皇如后来的汉高祖刘邦一样,实行郡国并行制,分封皇子于山东招揽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