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己丑, 暴雨雷霆,日月晦冥。
司马昭弑神洛阳南阙,尸横云龙门,血流皇宫御道,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戈穿魏天子,明公入殿会议群臣,尚书左仆射陈泰不至,明公使其舅尚书荀顗召之。
泰曰:“世论以泰方于舅,今舅不如泰。”
子弟内外遂咸共逼之,乃入,见明公,悲恸。
明公对之泣曰:“玄伯,卿何处我?”
泰曰:“斩贾充南市,勉强可以谢天下耳。”
明公久之曰:“卿更思其次。”
泰曰:“泰言惟有进于此,不知其次。”
明公不允,兵逼太后诏制。
请罪状天子,废为庶人,草席下葬,太后悲哭许之。
辛癸,群臣奏后临朝称制,明公固让相国、晋公、九锡之命。
戊申,明公奏后曰:“成济弑帝,当夷九族。”
六月甲寅,常道乡公入洛阳,是日即皇帝位。丙辰,诏进明公爵位九锡如前,明公固让乃止。丁卯,葬高贵公子于洛阳草野。下车数乘,不设旌旐,百姓相聚观之,曰:“此是前日所杀天子。”
掩面哭泣,悲不自胜。
看完这一段,李晔召来崔胤和国史馆诸位史官,寒声询问道:“司马懿负罪明帝托孤,司马师欺主,司马昭逆天弑神,尔等却称其明公,是何居心?此等孽障,敢为明公?”
“帝髦奉皇太后征召入奉宗佻为魏天子,奈何蔑称高贵公子?”
崔胤慌忙一跪,砰砰磕头辩解道:“官野皆尊明公,臣不敢妄为,魏太后制去高贵公子皇帝尊号,虽然以诸侯王礼殡葬洛阳,实则草席裹体以庶人葬之,并无旌旐百官送行。”
“各家史书皆称高贵公子,请陛下明鉴!”
李晔将手中的魏纪草稿放下,凝声指示道:“丁卯弑神以后,除开晋纪,魏纪一概不许出现高贵乡公四个字,纪年按照髦所制年号,再让礼部为髦议皇帝尊号,择日追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