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可一旦事情闹得很严重,那就没人敢放松了,因为谁也不敢保证这种事情会不会落在自己头上。
太极殿大朝之上,公卿百官分列两排跪坐,深红色地毯自中间穿营而过,直抵殿阶,一汪碧水清澈,殿角烛光璀璨。皇帝在禁卫层层保护之下,来到高台,于御座前而立。在李智云目光之中,百官跪坐的井然有序,很是严肃。在他左下首位置,太子李承昭跪坐的身姿挺拔,目不斜视,同样非常严肃。
作为帝国的太子,李承昭自册立之后,自然就要跟着一起上朝观政。他的存在是特殊的,他说的话可能没有任何「权力属性」,但是他说的话很具有参考意义。这一点,无论是对于皇帝还是对于百官。
太子作为皇帝的儿子,一旦他开口,无论是提出建议还是给某些人求情,皇帝考虑太子的面子,少说也会照顾一二。另一方面,对于百官来说,这是他们观察太子的最好机会。从点点滴滴,他们可以慢慢了解太子喜好和一些政事偏向,这很重要。
高良忠扬声宣喝:「圣人临朝,百官觐见!」
「臣等,参见吾皇陛下,愿陛下万年万年万万年。」
一套礼仪走完,太极殿大朝正式开始。不会有人一上来就问皇帝南方大案要怎么处理。一般而言,越是重要的事情,越会压后。所谓急事缓办,大抵就是这么个道理。纵然大家都很着急,可这时候却不能表露出来,因为这很可能会让事情出现变故。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这是不可能的,而且是根本不可能。但凡召开大朝,哪怕是没有事情,那也得找很多事情出来说一说。不过大多数时候,说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不算大,但也不算小。
比如民部会
说一些地方人口增长情况,地方田政经营情况。而工部则会说一些遇到的困难,或者是道路又修到哪儿了,死了多少多少奴隶,需要补充多少人,还需要多少银子。礼部则会说一些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建议,总之不能说「我们没有事情」,若是这么说,那等于告诉皇帝,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