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眉头紧皱,盯着朱樉说道:
“不要慌!”
“你从哪里得来的消息?”
朱樉一脸紧张之色,有些慌乱的说道:
“宫内传出来……”
“据说是太子向父皇提起的……”
胡惟庸眉头皱的更紧了。
太子苏醒过来后,发生了很多事,现在又鼓动着要让几个皇子提前就藩……
这不是什么好苗头!
他下定了决心,明天的朝堂之上,自己必须要出手了!
科举,哼!
……
朱元璋看完了朱标修改后的科举制度,内心大为震惊。
在这份详细的科举制度中,朱标几乎彻底推翻了过去固定的题目模板。
凡是稍稍偏向空洞虚谈的,全部被摒除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都是脚踏实地、贴近实际生活的取士理念。
不是问你论语中某一句话该怎么解读。
而是问你如果做了地方官,会如何去管理治下。
如何去指导农民种地?
怎么去推进商业发展?
发生水灾、旱情等等该怎么去处理?
……
如果按照这份制度去举办科举,现在的士子估计一百个里面一个都通过不了!
但是反过来想,如果真有人能通过被录取,那就说明这个人是有真材实料的!
朱元璋有些犯难。
他不是什么温室里长大的废物皇帝,对民间百态尤其是农民这一块了解的很深刻。
他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份制度对大明朝是极好的。
这种修改,能最大程度上保障将来的官员不会是个绣花枕头。
对老百姓、对朝廷都有着极大的好处。
然而对那些一心想要靠着读圣贤书、做大官的读书人来说,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可想而知,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