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谓盗军,犯者斩之。”
“军民聚众议事,私进帐下,探听军机,此谓探军,犯者斩之。”
“或闻所谋,及闻号令,漏泄于外,使敌人知之,此谓背军,犯者斩之。”
“调用之际,结舌不应,低眉俯首,面有难色,此谓狠军,犯者斩之。”
“出越行伍,搀前越后,言语喧哗,不遵禁训,此谓乱军,犯者斩之。”
“托伤作病,以避征伐,捏伤假死,因而逃避,此谓诈军,犯者斩之。”
“主掌钱粮,给赏之时,阿私所亲,使士卒结怨,此谓弊军,犯者斩之。”
“观寇不审,探贼不详,到不言到,多则言少,少则言多,此谓误军,犯者斩之。”
一连十几个“斩之”,配合着潘凤杀气腾腾的语气,直教数万大军鸦雀无声,不少士兵被吓得战战兢兢、站立不稳。就是围观的百姓,都被潘凤给吓到了。
这个年代的士卒和百姓,哪见识过这么严苛的军法啊?
对此,潘凤面不改色。
古代军队的军纪,除了岳家军和戚家军,其它军队大多比土匪强不到哪去,这也是所谓‘匪过如梳,兵过如蓖’。
相比起来,汉代的军队比之后世的宋明军队,军纪倒是要好不少,毕竟这时候当兵打仗还是出人头地的方式,士兵也还不是后来的‘贼配军’。
但进入汉末三国时,随着秩序崩坏,各方势力的军队军纪就开始直线下降了,其中点名董卓的西凉军,那真是披着官军皮的土匪强盗,另外曹操麾下的青州兵也好不到哪去。
从后世穿越而来的潘凤,对这现象自然是看不惯的。想着未雨绸缪,他便在大军出征时颁布《十七禁律五十四斩》,为的就是塑造冀州军优良军纪传统。毕竟在有着现代思维的潘凤看来,一支能打的军队不一定有良好的军纪,但一支有良好军纪的军队一定很能打!
于是就见他挥了挥手,数十名手持大刀的刽子手在点将台两旁一字排开,竖起潘凤特意命人打造的军法牌,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