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遇春。
可惜就是皇上要压着平保儿,留给皇太孙来使。
这几年也没给这小子建功立业的机会。
现在逼的这小子想用献书的办法来引皇上注意,获得封赏。
太急了啊。
徐允恭摇头叹息,大步出门。
他却没有注意到。
徐妙锦眼神逐渐坚定起来。
她记得,平安在上书前曾来见过一次。
谈起书中的各种器械物事,平安当时是神采飞扬。
直言儒臣误国,华夏对技术的忽略和轻视,是国力越来越衰落的重要原因。
而那本《天工开物》绝对能逆转大明乃至华夏的气运。
徐妙锦记得当时自己被深深震慑住了……
这样的一个平安,怎么会毫无成算,孟浪行事?
……
凌晨六点左右。
天色微明。
大量文武勋臣,齐聚进入宫城。
因为是大朝仪,所以并不在常朝的左顺门,而是在奉天殿下的大广场上举行朝会。
穿过巍峨壮美的大明门。
进入端门,午门。
再进奉天门,眼前就是奉天大殿和硕大的广场。
这座大殿,在黎明的微光之下熠熠生辉,宛如天上宫阙。
相比后来北京的太和殿,大明初始的奉天大殿,还要大上许多,太和殿只有奉天殿七成左右的大小。
可想而知,此时此刻的这座大殿是多么的巍峨壮美。
在皇权独大的时代,一个普通人,哪怕是文武官员这样的精英,进入宫城之后,毫无例外的会被这天宫一般的壮美宫殿给折服,震慑。
这也是宫殿要修筑的如此巍峨瑰丽的原因所在。
四周则是大量戴凤翅盔,穿全套铠甲,手持长刀,仪斧,金锤的大汉将军。
又有御史巡看有无官员失仪。
大量的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