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大旱,颗粒无收。
百姓或变卖子女,或变卖田产,艰难度日。
有的人,虽然变卖了子女,或者田产,但好歹还能撑得住,但最底层的百姓,已经彻底破产了。
有的人开始乞讨,有的人不舍得变卖田产,拖家带口想到其他区域寻一条生路,等到灾情过后,再带着妻儿老小回到家中,重新种地。
三晋之地,有多万百姓。流离失所,成为灾民的越来越多。
从刚开始的几千人,迅速扩大到几万人,几十万人。
在这个以农耕为主的时代,几十万人每天张嘴吃饭,却无法产出价值,对于三晋之地而言,是无比巨大的负担。
朝廷调集的粮食,一车接着一车送过来,但根本填不饱这几十万的灾民。
而且,灾情还在持续扩大,如果控制不住,甚至有可能延续到冬天。
到时候,灾民甚至可能达到百万规模!
这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情,因为一旦控制不好,很有可能会引发起义、造反。
老百姓是非常淳朴的,要求也不高,只求吃饱饭,但如果长期吃不上饭,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死去,他们将没有退路。
朝廷调集的粮食,也不知道经过多少层的剥削,最终真正用来赈灾的,已然不足一半。
三晋之地,已经无法承受这巨大的灾民数量。
不愿意等死的,纷纷拖家带口,向四周扩散,成为流民。
其中大部分人,都一路往东,直奔齐地,因为在印象中,齐地良田无数,盛产粮食,去那里,应该能够吃上一口饱饭吧。
朝廷不停的调集粮食,送往晋地,而晋地不停传回灾情扩大的消息,以及死亡人数越来越多的消息,继续索要赈灾钱粮。
三晋之地,数百万人口,就如同一个无底洞一般,要将大明的家底儿掏空。
与此同时,粮价飙涨,以三晋之地为中心,越靠近晋地,粮食价格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