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王府的朱高爔终于放下了内心的担忧。
这时,脑海中的李世民人格冷不丁开口道:“小子,刚才那老小子的问题你是不是有答案了?”
闻言,朱高爔沉吟了稍许后,才回到:“现在的大明,虽说看起来比较强大。”
“但是,连年征战,导致外强中干。”
“特别是国家经济,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局面。”
“再加上朝廷的一些国策,重农抑商,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快速复兴。”
“当然,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这个时代的思维,将农与商区分得太死板。”
“却不知,农也可以商业化。”
“只有将农看做一种商业模式,才能具体调整出完美的办法,来达到最大程度开发现有的农业资源。”
这话说完,李世民与诸葛亮都不由得感兴趣起来。
特别是李世民,他似乎很喜欢与朱高爔讨论这样的问题,忙问到:“何谓农业商业化?”
朱高爔组织了下语言,回到:“很简单,我总结出两条。”
“第一条,让地。”
“第二条,回收。”
“哦?又有新名词了,详细说来,朕非常感兴趣。”李世民立即发出疑问。
“呵……”朱高爔淡然一笑,解释道:“总体来说,现在的大明朝,土地制度大体分为官田模式以及民田模式。”
“官田自不必说,这是统治者以及统治者利益集团的核心利益。”
“无论是赏赐给王权贵族,还是赏赐给有功大臣的田地,都会被租用于官田。”
“当然了,还有边疆戍边屯田等等,这些只是少数,便不讨论。”
“官田,朝廷以俸禄的形式租用,免费劳役驱使贫民种植,充当朝廷军粮。”
“这里,获得利益者,是地主官僚等豪强,贫民啥也没有,农民积极性不高,产量自然好不到哪去。”
“民田,大部分掌握在地方绅士豪强手中,大部分贫民只是种植的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