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子但有所请,我等必定全力以赴,只是还请你解释一下何为‘口语化’?我等努力改正。”
“老爷子,我等何时出发回营?晾在此地不觉已过大半日,我之肚皮有些咕咕叫也。”
杜文明:“...............”
张明远突然想哭.............
还是大哭。
同样是华夏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怎么那么难沟通呢?
差距怎么那么大腻?
...................
应杜闻铭、杜淮父子的盛情邀请,已无家可归的张明远等人暂时入住了慈溪县城,算是加入了慈溪民间抗倭组织。
之所以称为民间抗倭组织,自然是由乡民百姓自发组织成立的,更没有像正规卫所军那样拥有独立、制式的营房设施,只是在县衙附近一排无人居住的空房里,设置了临时指挥机构。平时无战事时,仅留少许几个人值守,以方便随时接收各地传来的军情急报。
好在空房子众多,张明远等人算是有了一个像模像样的非茅草住房了,对于经常食不果腹的众人来说,还是很满意的。
关于十几名倭贼的关押处也选择在此地,鉴于抗倭组织人少的现实境况,暂由张明远带来的非洲大汉看管,这样,牢头的责任又责无旁贷地落在了还兼任富尔分队长罕皮的身上。
对于新认的奶奶,张明远可没忘记,挑选了其中最大、最干净的住房让给她老人家,并请了两个无家可归的小丫头专门服侍。对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老人家而言,这日子过得极是舒适了,沧桑的老脸上笑容也一日多于一日。
当然,也有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罕皮这些非洲大汉的身份问题。
初来乍到,罕皮等一十六名皴黑的非洲大汉自然引起了慈溪百姓的热情关注,他们秉承着华夏百姓‘爱从众又好奇’的心理,一波又一波,呼朋唤友、携亲带故前来临时指挥部参观见学,把个好好的办公场所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