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淮南厉王刘长报仇,然其正要整顿军队领兵出战,却被早已年近七旬的张释之给忽悠了。
张释之是身穿战甲而入淮南王府,信誓旦旦的对刘安言道:“大王,臣请战为大王亲率大军起兵清君侧!”。
张释之到淮南国数年,是将淮南国治理的井井有条,且刘安自然是知道张释之是因何才会被驱逐出朝堂。
若不是天子刘启,这名闻天下的张廷尉说不得还会更进一步。
俗语道: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
如此想来,刘安便信了张释之所言,傻傻的将淮南国之兵符交给了张释之。
然张释之拿起兵符一出王宫大门到了军营,便立即下令将营中士卒尽皆集结,以大王与太子重病为由,令淮南国之中尉领两千军卒将其王宫包围。
如此,淮南王刘安是彻底傻眼了,一直到了吴楚五国兵败,刘濞自杀的消息消息传至淮南国,张释之才算是松了一口气,将军卒撤回营中。
堂而皇之的又将其手中的兵符又交给了刘安。
气的刘安当时便想一剑杀了张释之,但其手握在剑柄之上,颤抖了半天,也未能将剑拔出。
地方诸侯国的丞相、中尉等人,皆是由朝廷所委任之,即便是诸侯王对其有意见不满意,最多也只能上书天子参奏丞相之过。固此,若是杀了身为淮南国丞相的张释之,刘安自己也是必死无疑。
且刘安此人虽然不是个治国理政的好材料,但其在文学方面的才学,放眼整个汉家皇室,数十年来即便是当年博览群书,拜大儒浮丘伯学儒的楚元王刘交也是比不了。
若放在后世,想必也只有那南唐后主刘煜可与其比肩。
刘安更是黄老之学的坚定拥护者,此时其已开始撰写的《淮南子》便是先秦至汉,整个道家黄老之学的汇总,
然在刘安心中,自然也是憧憬古时圣王治世的那种情形,如此对于可比肩三皇五帝的周文王,刘安怎会不会崇敬之。
固此当他接到诏书得知刘荣所在汾阴得之宝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