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
城寨之外,已经是跪倒了无尽的蜀军....
他们泪眼婆娑的看着这尊蜀国的神。
这一刻,
看着他们年轻的脸,诸葛亮的眼前,一幕幕的回闪。
。。。。。。
——“如此,愿意闻将军之志。”
“先生若不出山,如苍生何也?”
“为图将军之志,亮,愿效犬马之劳!”
二十七岁的亮,三顾茅庐而出山。
。。。。
——“然而亮既出山相助主公成就大事,便时刻不忘主公之志。”
三十岁的诸葛亮,运筹帷幄,大杀四方。
。。。。
——“臣,怎敢不竭股肱之力,继忠贞之节,继止于死乎?!”
。。。。。
——“臣,虽肝脑涂地,也难报陛下知遇之恩!”
四十三岁,白帝托孤。
。。。。。
——“老臣此次再出岐山,是当竭力尽心,剿灭汉贼,恢复中原,复兴汉室.......”
“传令!”
“出兵北伐!!!”
五十岁,嘶哑苍老的嗓音之中,他再出岐山。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天命之年,前后出师表。
。。。。。
这,
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最后,
无边的壮志,无穷的荣光,无尽的言语,无数的片段.....
汇聚成一句话——
“悠悠苍天,”
“何薄于我。”
秋风残阳下风烛残年的薄命之人。
一滴清泪,从诸葛亮眼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