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官的注视下,胡惟庸心高气傲的走上大殿前。
不难看出,朝中大多数官员,都是心向着胡惟庸的。
在出列的一瞬间,许多刚才还在胆怯的官员,此刻,也是硬气了许多。
作为帝王,朱元璋最不想看到的便是这一场景,一股无形的威压,顿时弥漫在整个大殿内。
“臣胡惟庸,也觉陛下办事,颇为不妥。”
胡惟庸只是轻轻一躬身,傲慢之情溢于言表。
作为一位有才之士,胡惟庸打心底看不上老朱这种农夫。
之所以躬身,那是迫于君臣之道,没有办法。
如果老朱不是皇帝,胡惟庸恐怕瞧都瞧不上对方一眼。
“陛下,河南山东大旱,灾民几乎快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您怎能在这个时候提高官员俸禄!”
“吏部官员考核制,乃国策,岂可轻易撼动!”
“还有出兵女真一事,陛下,你可千万不要犯糊涂啊,福州倭患才是当下之重!”
话音落下,朝中成以上的官员,纷纷点头附和。
唯有极少数的官员,低埋着头,充耳不闻,就例如,不站任何派系的徐达。
此时,朱元璋的脸色已难看到极点。
他阴沉着个脸,冷声道:“胡相国,你的意思是,朕年老糊涂了吗?”
“要不,这个帝王之位,还是交予你来坐吧?!”
唰!
胡惟庸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看来,老朱根本就不想跟他商讨这一系列事。
他是想借着这个机会,试探和打压自己!
想到这里,胡惟庸已惊出一身冷汗。
他连忙一躬身,语气极为谦卑道:“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
“臣是认为,您的决定,会引起很多的民怨,臣等很难办啊。”
在胡惟庸换了个态度,坚持己见后,身后百官,纷纷跪伏在地,齐声道:
“还请陛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