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牍后面,朱元璋看起来的心情极好,脸上止不住的笑。
在他看来,这些考生的答卷都还算符合自己的心意。
按理说,科举的考卷是不该由皇上亲自审批的,而是应该由一众礼部官员以及主考官来批阅确定进士名额的。
可是这次朱元璋却要求这些考卷要先交由自己查看。
这是因为此次科举,朱元璋想要试探这天下学子的心意,是不是跟他是一条心?
封王戍边,就是朱元璋亲自为这些学子们出得考题。
题目看起来十分简单,内里却杀机四伏,万一有哪个人在考卷中胡言乱语,那只怕会被朱元璋立马拉出去五马分尸。
“哈哈哈,咱们大明还真是人才济济!”
“这些学子们写的文章,竟然让咱有点难分伯仲。”
朱元璋的心情十分愉悦,看过这么多文章,全是称赞自己的封王戍边之策。
李善长作为最懂朱元璋心思的大臣,当即附和道:
“封王戍边,乃是皇上实行的国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些学子们当然不吝啬于赞美之言!”
一旁的宋濂也是满脸笑容,出言赞美道:
“是啊,皇上此举深谋远虑,见识深远,这些学子们当然也能体会道皇上的良苦用心。”
朱元璋被旁边这两位大臣吹嘘的有些飘飘然,笑得合不拢嘴,显得十分得意。
批阅仍在继续,而朱元璋在看到满意的答卷后,会把考卷递给朱标,让朱标也好好看一看。
几人就这样极有默契的审核着那厚厚一沓的考卷。
“好一副铁画银钩!!”
随着最后一张考卷的缓缓打开,映入眼帘的就是满篇龙飞凤舞的行书。
文章一眼扫过去显得大气磅礴,很有书法大家的气势。
可朱元璋脸上的赞叹之色并没有持续多久。
待看清文章上写的内容后,一股杀气却是猛地在朱元璋眼中浮现,脑门上的青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