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科举是咱大明开国以来第一次科举,咱想要给大明往后的新科进士,立下一个章程。”
“从今日这些进士的表现来说,他们有些人或许才高斗,满腹文墨,可却对朝廷的田亩税赋,朝廷的典章律令一片茫然。”
“有的人或许饱读诗书,博览古今,但却是浑身呆气,连一桩普通的公案也断不清楚。”
“能臣干吏在家里读书是读不出来的,李善长杨宪等人都是历练出来的。”
“而且是越用越激灵,越用越经用。”
“所以咱要让这些新科进士下到底层去,让他们从底层干起,如此才能真正的历练出能臣。”
朱标听得是连连点头,觉得朱元璋说的很对,可是却不明白这和钦点状元有什么关系。
“可是父皇,这和点李进为状元有关系吗?”
朱元璋站起身来,走到朱标身前,语重心长的朝着朱标说道:
“当然有,李进在朝堂之上提出的十策,大部分都是向士绅豪强下手。”
“如果咱点了李进为状元,只怕这些士绅豪强们会以为,咱会对他们下手。”
“如今正是大明休养生息之时,咱还没有做好除掉这些人的准备。”
“所以,不管李进说的有没有道理,都不可能点他为状元,甚至留在翰林院都不行。”
咱打算把他封到边远小县,让他从底层干起,至于能不能出头,就要看李进的造化了。”
朱标心想也是,若是李进凭借富国十策夺魁,那全天下的士绅会怎么想?
“儿臣想出宫去试探李进的意愿,这李进毕竟也是出身寒门,未必不愿意吃苦。”
朱元璋沉吟了片刻,觉得可行,吩咐道:
“也可,明日你可出宫问问他,但切记,不可暴露身份。”
朱标微微点头。
朱元璋和朱标商量李进的事情之后,就准备继续批改奏折。
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勤于政务,奏折基本上都会亲自处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