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看完,也都是一个感觉,这个学子不错,思考不落俗套,不但有清晰的认知,还能从多角度进行分析论证,更难得的是还给出了解决思路,执行起来相对容易。
朱夫子来了兴趣,直接问张谦,这名学子的情况。
自己出的题目自己知道,这个题目不好答,看的不深,谈不出实质东西,思路不清,根本没有有效方法。
按照他的想法,考生们只要不落俗套,整篇的空话套话就很难得了。
张谦对于这个学子也是很熟悉,对于前十名的学子,他都了解了过,也对于他们的背景比较清楚,这个叫袁睿的还真不错,通海本地人,官宦子弟。
“老师,这个叫袁睿的学子,自小聪慧,少年成名,又勤奋,是扬州通海有名的才子。”
“袁睿父亲是绍宁二十三年进士,做过一府通判。”
“书香门第,不错,小小年纪,有这份见识,确实很难得。”
朱夫子也是很难得的赞赏了一句,这个年纪读书中举不稀罕,有这样的远见不多。
“老师,你再看看他这首诗,”张谦赶紧像献宝似的拿出了那首诗,当然也是誊抄的。
朱夫子有点惊讶,院试出好诗文的不多,一般都是按照题材来,想出彩很难。
但等他看完,心中一动,即兴诗词,有这样的急才本就不多。
再看这首词,也是上品之作,不但把扬州的美景呈现出来了,还把现场的热闹也表现的很生动,最难得还有一些人生得沧桑在里面。
这真是一个少年人写得!?
袁睿送完姐姐,到是没有着急回去,跟二公子打了一声招呼,带着小河又奔上次聚会的那个地方去了。
他早就答应了,等小河病好,带她出来好好逛逛,想来想去,还就那个湖环境风景不错。
两人坐着马车慢慢从街市里走过,把扬州的热闹和喧嚣都看在了眼里,这是一个还算幸福的时代,如果没有争斗,没有欺压那有多好。
但袁睿知道不现实,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