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领兵的将领有任何反应就被直接拿下了。
另一边,宫内的几位大太监也拿着圣旨前往内城的几位大人府上,不管这些人在不在家,直接宣读了旨意,不但直接免除了他们的所有职务,还要求家属在当天必须返回原籍。
而这一切都在楚王带着大臣进到殿内的时候才被揭晓出来,因为大殿上根本没有圣上,他们看到的只是站在台阶上的淮王。
所有进去的大臣连吵闹的机会都没有,就被边上的侍卫全部拿下了。
淮王不是那种给大臣表演舞台的人,也不是怕这些文臣拼死上奏的酸腐,按照他的说法,不听安排,不顾大局的官员只有两个途径,要么回乡,要么下狱。
城内当天就全部恢复了平静,对于久经沙场的淮王来说,京里发生的这些事情根本就不叫事,那些京城的官兵哪里有什么战斗力。
还有一点,不但淮王知道,几位国公和将领更明白,京城的兵卒大部分家就在京城周边,你让他们造反那不是瞎扯。
所以只要有了圣旨,有了大义,领头的那几个人就是个屁,根本带不动兵卒。
几万兵卒一旦放下兵刃,那些文官还有什么气节,听到圣旨的同时大部分像软泥一样滩在地上,还有几个生生被吓得尿了裤子,被兵卒们笑得要死。
淮王跟几位重臣和将领商议完毕,对这件事定了调子,就是几位大臣因为关心并州百姓疾苦,对于朝堂的方案和安排有所不满而已。
在等到把所有的事情梳理完毕,一篇完整的上奏文书呈到圣上的眼前。
当天,圣上下旨,因目前身体原因,不能理事,暂调淮王进京,以皇子身份监国。
京城当天发生的事,还没有到晚上,在湖州的刘先生就收到了消息,他赶紧快步进了吴王的卧室,现在的消息可不是太好,要出大事。
吴王昨天一夜没睡,他的病情又恶化了,已经连续三天未进水米,开始还能呕出一点酸水,后来根本就是干呕,守在王府的几位郎中也是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