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这样做,想着要是可能,让自己的儿子平淡一生也未必不是一种活法。
对这个儿子,他是很担心的,自己中年才好不容易有了这个嫡子,从小就看得很重。
虽说后来侧妃黄氏又有了身孕,生下了赵庆放,他还是对这个长子寄予厚望。
可是,哪里想到,这个儿子从小就不是那种活络的性子,自从读书识字后,就一心扎进书堆里,对外面的什么人情世故,名利官位完全没有兴趣。
以至于到了十多岁,还和外界没有多少交集,更不会去做一些交际沟通,有段时间,连成王都没有传位的意思了。
不过有一点,随着年纪增大,读的书越来越多,这个儿子越发的稳重,为人更是温和厚道,不但对家人非常友爱,就是对下人也能和风细雨,颇有古代君子之风。
后来,成王想通了,王位还真就长子合适,至少他不会惹什么破天大祸出来。
再说,就自己这个王位,做得那么出色干什么,别聪明反被聪明误,搞岔了。
所以也就在成王病故下葬后的第二天,朝堂上下了好几道旨意。
有成王长子赵庆秀,正式被册封为诚郡王,赐翰林学士刘全有小女刘丽萍为正妻的旨意。
还有虢夺顺城侯长子孙运德的继承资格,迁其家人至越州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