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走进一战的中国人 > 第三十四章华工营的中国翻译

第三十四章华工营的中国翻译(1 / 3)

?

在英军的华工营里,中国翻译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他们这个群体人数虽然不多,但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在交往中文祥和中国翻译陈镇明渐渐成为了好朋友,两个年轻人,因为共同经历着中国的落后与西方国家的发达这样的强烈反差,心中产生的种种疑问,使得两个年轻人有着许多的共同语言。

陈镇明是从江南制造局下属的广方言馆(清末设立的近代新式学堂。1863年(同治二年)由李鸿章奏请在上海设立,始称外国语言文字学馆、同文学馆。招收14岁以下文童住馆学习。聘英国人为西教习,另聘中国人任总教习和分教习。课程有外国语言文字、近代自然科学和儒学。经费由江海关支付。1869年并入江南制造局,仍保留原名称,分为英文馆、法文馆和算学馆,1894年(光绪二十年)又增设天文馆。学习期三年,毕业后视成绩分赴各衙门、海关充任翻译等洋务工作。1905年,改为工业学堂。)毕业出来的,学的是英文。

等到陈镇明毕业的时候,进入了民国时期,以前的毕业生都被分配到各个衙门当差,因为改朝换代,这样的毕业机制不存在了,陈镇明他们就没有了定向的工作。在英国人招募华工的时候,同时招募翻译,陈镇明和他的一些同学就应招进了英国人招募的华工营。

陈镇明是旗籍人,而且还是八旗中上三旗中的正黄旗,在清朝是由皇帝爱新觉罗亲自统领的旗人。虽然头上有这么多的头衔,但陈镇明家的家境并不好,因为旗人长期被迫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技能,除了“披甲当差”、“赖饷而食”,充当维护清朝统治者的工具以外,大部分人无所事事,被迫成为“不仕、不农、不工、不商、不兵、不民”的人。处于这种生活困境的满族驻防旗人,有的街头卖艺;有的去拉人力车;有的甚至街头乞讨。

陈镇明的家虽然不至于沦落到街头乞讨,但由于没有固定的谋生方式和技能,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了下顿。但陈镇明的父亲,因为自己是正黄旗的人

最新小说: 穿越大唐当股东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江边的月亮 嫡女重归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万历小捕快 归藏 九州立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