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平凡的明穿日子 > 第一千零七十章 恩诏

第一千零七十章 恩诏(1 / 5)

七月初一,朝廷放了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金幼孜、礼部侍郎熊文元为正副总裁,吏部侍郎吕震等四人担任同考官。

同时朝廷又开始商议规定取士名额,此乃涉及到天下读书人根本利益的大事,各方为此已经争吵不休了数年。

此事还得从朱元璋时代说起,当初立国后,百废待兴,官员的缺口极大,所以自洪武四年开始,各省连续三年举行乡试,然后这些举子一律免于会试,直接赴京等待吏部选派。

徐灏的舅舅们就是由此集体当的官,萧家村位于帝都脚下又不占国子监的名额,优势太大了,不过福之祸所依,也因此种下了株连的惨剧。

除了直接任命大批不经会试的地方官员外,朝廷还需要大量的翰林编修等文职官吏,中央各大衙门的秘书工作自然优先“年少俊逸者”,精力旺盛又能重点培养。

但朱元璋很快发现这些年轻后生,文章或许写得头头是道,却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能力,兼且少年高位,容易自满骄傲,沉溺于京城的花天酒地中,不思进取。

其实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朱元璋容忍不了,也不给改进的机会,洪武六年下旨停止科举,与方孝孺提倡的古代选贤任能的思想一样,让天下人举荐聪明正直、有能力的人破格做官。

可是推荐的效果并不比科举好,事实证明科举制度是大一统国家最科学也最完善的选官制度。自从废掉科举后,一年最多经吏部举荐需要授予官职的人数,多时达三千七百多人,少时也有一千九百多人。长此以往,很快将无官可授了。

尤其无法令朱元璋忍受的是,被举荐的人才不比科举入仕的人更有能力,相反综合素质远远不如,如此经过比较。朱元璋认识到了科举制度确实有着它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前人的智慧结晶绝非浪得虚名。

于是科举恢复了,但这已经是洪武十五年了,也就是说,推荐制实施了将近十年,大量良莠不齐的官员充斥各级官府。各种贪腐案件和集体不作为的恶*件成出不穷,点燃了朱元璋的怒火,通过

最新小说: 九州立志传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嫡女重归 江边的月亮 万历小捕快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归藏 穿越大唐当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