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武将,黄忠当然看不出曹操在内政方面的门道。
在将汉献帝带回许昌之后,曹操就开始致力于许昌的建设。
曹操在许昌实施了“修耕植畜军资”的办法。他并采纳了韩浩的建言,在许昌周围开始建置屯田。
他还把屯田为军用民用两种。
曹操将那些无主之地收归国有,又招募流民,将这些在战乱中荒芜的土地,尽数给他们租种。
不仅是土地,还给那些流民耕牛与种子,鼓励他们耕种。
等到收获之后,已经从流民变成百姓的人们,按比例缴纳谷租,还可以免除其他一切徭役。
而军屯,便是划出一部分士兵,将军队以营为生产单位,使其开荒种田。
民屯和军屯,可以说是双管齐下,在许昌粮食生产的同时,还有稳定的兵源给许昌提供保护。
百姓们可以安心种田,粮食产量逐年递增,仅在屯田推广的第一年,许昌就收获了百万斛谷粮。
有了粮食的曹操,不仅可以让工匠进行手工业生产,还能进一步招募更多的流民,增加人口,更多流民来到许昌,开垦更多的土地。
这期间,许昌城中的各行各业,立刻成井喷状态发展了起来。
曹操的势力,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不仅是政策好,曹操的手中,还有一大票内政小能手,除了众所周知的荀彧、韩浩等。
另外,还有一个内政高手,就是龙杰刚才遇到的夏侯将军。
这些人才,在许昌兴修水利,引河灌溉农田,建设水闸,利民浇灌。
许昌之地,甚至还种上了水稻!
有了粮食,还要物资。
想要物资,就要保证运输。
为了运输军粮便利,曹操又以许昌为中心,挖掘了数条运粮河道。
可以说,支持曹操讨伐天下雄心壮志的,不仅是一众能臣猛将,还有许昌之地的富饶粮产。
而随着财富的积累与经济的发展繁荣,不仅是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