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旁支,自他父亲起就以贩卖布匹为生,整个家族用了两代人的努力,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供出了一名举人庇佑家族。
三年前,薛染织还只是一名走南行北的行商,到京师走商的时候偶然从一名大理寺官员的家眷那里得知大理寺正委托吏部在举人里面选官,于是薛染织立刻赶回了剑南老家,与族长商议之后,变卖了大部分的族产和店铺,走通了大理寺左寺丞和吏部清吏司员外郎的门路,让这名家族的小辈做了正九品的大理寺照磨所典正(档案室副主任)。
如此,薛染织这才有机会在京师里开一家布店,同时成为老家的布商行首,在西市有了固定的产业。
京师繁华如斯,人来商往,即便不做奸商,薄利多销也能赚的盆满钵满,薛染织在短短的三年的时间就收回了在家族小辈身上的投资。
也正因为如此,薛染织才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好日子,一直都很小心谨慎的讨生活,对京师之中的达官贵人之家是烂熟于心,对于那些不能得罪、需要巴结的人也有一套自己的判断标准。
像是王凌这样的,虽然身上的衣裳与那些煊赫之家的小郎君显得略微朴素了一些,款式也不是京师时下最新的款式,好像不是什么显贵人家的公子。
但如果细看的话,就会发现,王凌身上衣衫的料子可都是上好的官造江宁云锦,而这种衣料,不但最便宜的都需要二十几贯宝钞才能买到,更重要的是,官造的江宁云锦可不是一般人才能穿得起的。
按本朝律例,商人、优伶等贱籍不得穿丝绸,而良籍也有相关的衣着规定,锦缎更是只有士大夫和官员才可以穿着,而像这种上好的官造江宁云锦几乎全都被少府监给留在了手里,除了供给西织厂用以给七品以上的官员制作官服之外,就是留给天子用以赏赐群臣。
就算偶尔有些流落到市面上来中下等品或残次品,那也不是一般人能买的,家中没有从四品以上的官员,怕是都不好意思开口要买。
薛染织做的是布匹生意,又身处繁华至极的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