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面甲是国朝的制甲工匠们从蒙兀人那里学来的一种新的甲胄款式,王氏部曲身上所穿的是国朝布面甲当中最为流行的一个款式,这种长及膝盖以下的一体式镶铁布面甲配精钢铁臂手的款式,广泛的存在于大江以北的各个地区。
布面甲实际上是铁甲的一种,只是把甲片内置,布面朝外,看上去似乎是布甲,其实还是铁甲,在内部钉有甲片,外面的布只起到链接作用,军中一般按照款式称为“短身布面罩甲”、“直身布面罩甲”或“暗甲”。
布面甲流行于国朝,大有全面取代传统铁甲的趋势,不是没有原因的。
当先一个就是作战环境的需求。自打前朝中期过后,气候就逐渐的变冷了,最冷的一年甚至连大江都结冰了,加上国朝初期的时候不断的远征漠北和辽东,这些地方的气候就更低了,而将甲片内置的布面甲则可以更有效地保暖和防止甲叶生锈。
其次则是布面甲比之铁甲有着更好的隐蔽性,布面甲的铁甲片藏于布面内部,因此当贴身搏斗的时候便能使对手不那么轻易找到盔甲的缝隙进行刺杀,减少伤亡几率,且外部光滑不易和挂件刮擦,在反光和消声的隐蔽性方面也远胜甲片外漏的甲胄,打伏击的时候更便于隐蔽。
再一个就是出于对美观的追求,因为甲身对外的一面全都是布制的,所以可以选择任意颜色的材料面料和绣上(或画上)或凶猛或威武的图案,当大军聚集在一起的时候,颜色鲜明、旌旗招展的部队,不但是对己方将士的士气有着极大的激励作用,对敌人也有一个极大的威慑力。
最后一个则是出于经济方面原因。
传统的扎甲、鱼鳞甲或者锁子甲的制作工艺相当的繁琐,因为用皮条编缀,所以要在甲片上凿出许多小孔用于穿条,大小甲片层层叠加,用料多出不少,人工方面也是费时费力,整套甲胄耗费惊人。
而布面甲与之相比,防护力当然是大有不如,但是也有着七成左右的防护力,但同时,布面甲最大的优势就是便宜,硕大的甲片不但节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