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听说贺兰伊去江南寻找新货源后,表面的和平也懒得维持了,报复性的单方面切断两家合作。
兰桂芳顿时陷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
停止生产,会引起同行猜度不说,对军方亦无法交差。
活,不能停,只能以最短的时间找到绣线货源。
贺兰伊远在江南,谈判结果尚未可知;况且路途太远,远水解不了近渴。
闫芳香把目光放在了距离最近、也是最繁华的地带----京城。
此时的杨锱城和杨铢城全不在家,已经去京城四五天了。
闫芳香唯一能商量的人只有珍娘。
闫芳香去找珍娘商议,半路上就遇到珍娘来绣坊找自己。
原来,珍娘的想法,与闫芳香不谋而合。
两人意见一致,不敢耽搁,立马收拾衣裳盘缠,由珍娘的相公杨权赶车,碎荷陪同,一行四人,直奔京城。
到了黄昏时分,终于到达京城门口,待入城才得知,因太后八十寿诞,各国使团来贺大寿,鸿胪寺已经下达通告,除了带厢马车,包括驴车在内的其他农用牲畜,一律不得进入内城。
通告上说是为了避免车多造成阻塞,大齐国的百姓们心知肚明,大齐国这么做,无外乎是为了本国的“面子”,清一水的豪华大马车,总比驴车、牛车来得好看些。
杨权只好赶着驴车去城郊的大车店留宿,三个女人进城住宿,顺带寻找货源。
各国使团来贺,虽然造成了行车不便,但同时也带来了没有宵禁的便利。
三个女人找了客栈落脚后,简单吃了口饭,便去各家绣庄逛。
这一逛,可真是开了眼了:不亏是京城,绣庄里的绣样多变、主顾要求繁杂,出来的成品看得人眼花缭乱,比临安县城强得太多了。
当然 ,价格也分外昂贵。
闫芳香咨询了几家绣庄绣线价格,除了一家清库存买了三背篓绣线,其他绣坊的线,几乎比陆家提价后的价格还要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