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要赶英超美。
为响应号召,大连海运学院提出要办万人大学、三千人中专,于是成立了中专一部和中专二部。
中专一部因为规模扩大,从老校区迁到了位于DL市西南郊凌水桥。
李爱国和周齐工几经转车,来到了中专一部,找到了【港口装卸组织及机械化、船队运输组织】专业的郑教授。
郑教授见到周齐工登门,当时便皱起了眉头:“齐工啊,咱们的集装箱技术已经被部里面否决了,你怎么还不死心。你这样下去”
郑教授因为李爱国这个陌生人在旁边,所以话没有讲出来。
但是周齐工心中却是暖呼呼的。
他紧紧的握住郑教授的手,压低声音:“老师,这次我确实是为了集装箱技术来的,不过跟咱们部里面没关系。”
周齐工指了指李爱国说道:“这位是前门机务段的火车司机李爱国同志,集装箱技术就是他提出来的。
他有信心说服铁道部门出面搞集装箱技术,不过我们现在遇到了一些小问题。”
“铁道部对集中箱技术感兴趣也是,这玩意可是个好东西啊,可惜咱们交通部的人目光太短钱了。”
郑教授欷歔两句,将李爱国和周齐工让进了办公室里。
得知两人要找全国各港口的起重机数据后,他站起身从书柜里取出厚厚一摞资料。
“这里是各个港口的起重机数据。”
看着厚厚一摞资料,李爱国脑瓜子嗡嗡作响。
这玩意要想全都搞清楚,至少得大半个月的时间。
另外,除了起重数据外。
运输集装箱的卡车还要能够通过各个港口,甚至是铁道上的车皮也要根据港口的具体情况作出适当的改造。
这些都需要一个专家级人物负责。
李爱国看着正在翻阅资料的郑教授,笑了笑:“郑教授,您愿意帮我们完善集装箱技术吗?”
手停滞在书页上,郑教授抬起头,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向李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