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都市言情 > 笑看桃花扇桃花笑春风 > 第三十三章 董小宛的故事——成长

第三十三章 董小宛的故事——成长(2 / 5)

百万大军保护不了心爱的女人,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并在其当和尚的五台山清凉寺外为董小宛立了衣冠冢。

这个故事很火爆,也是董小宛最脍炙人口的传奇。在此不再赘述,只讲董小宛相对真实一生。

董小宛是艺名,其原名“白”,号“青莲”。

感觉有点耳熟,没错,跟诗仙李白同名同号。

这不是开玩笑,确实是董小宛户籍可查的真实名号。至于为什么与李白同名同号,想必小宛或者其父是李白的脑残粉。

李白用这个名字没问题,一来有意义,二来有含意,表面在描述“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的迷人景色,实际是借此标榜人品一清二白,标榜作品阳春白雪,标榜名声白衣卿相。董小宛用这个名字则不妥,李花杏花雪花都洁白,“董”又是个什么东西、竟然还是白的?“白”为名字反而会让人联起起董小宛的肤色,再联想到许多不可名状的行为,不仅文理不通,而且职业性质太明显。

至于以“青莲”为号则更有意思。“莲”的花语在《爱莲说》中进行了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李白以“青莲”是把社会比喻为污泥,把自己比作莲菜,表明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不愿与这个腌脏的世界同流合污。而董小宛用这个名字则是把当时的青楼行业比喻成了淤泥,把自己比喻成莲菜,很有立牌坊的意思。

这么看来,董小宛的字与号都不合适,但两者混搭则有点情趣,与李香君的名号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历史关于小宛的身世记载比较混乱,有人说她是中产阶级人家子弟,接受了良好教育,诗文书画针线女红都样样拿手,后来家道中落,15岁时走上了艺术之路。也有人说她幼年丧父卖身青楼,进入了南京市直属的文工团,接受了专业的艺术薰陶和青楼教育。

无论哪种说法,最终殊途同归,董小宛年少成名,天姿巧慧,容貌娟妍,工书善画,“才色为一时之冠”,尤其擅长抚琴,很快成为单位里的白骨精,成为青楼行业的一颗新星,与李香君、柳如是、

最新小说: 毁容沉塘后,特工王妃送全家火葬场! 跨国占有!黑道教父强制爱 穿进神豪文,美飒姐靠直播成女神 七零错嫁随军,被最强大佬宠上天 失去七情六欲快死了,全京城为我哭坟 夜夜诱她 冰封末日:我囤亿万物资娇养兵王 我在花开的季节等你 出宫第四年,清冷摄政王夜夜求复合 她携手权臣杀疯了,全家后悔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