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工作一边学绘画的学生心态的年轻人也不占少数。另外,许多报道称为了追求效率以及成本,近年来大多数动画衔接或上色工作都交由海外公司,这样一来日本国内的从业人员将会被进一步压缩,导致动画产业空洞化。但究其根源,动画人才的育成才是首要问题。
■目前的制作系统将会在5年内终结?
然后让我们再来看看作品风格的趋势。“日常系动画正在面临终结”这句话出自一位动画评论家之口。所谓的“日常系”指的是,剧中有多位美少女登场,并描绘她们平淡日常的风格的作品。最早的开端为2007年的《幸运星》,之后此类作品层出不穷,直至2015年其势头暂时减缓。日常系作品中的角色大多被“萌要素”占据,因此其商业目标也必然是所谓的“萌豚”。“萌豚”是一类极度喜爱萌系特化角色的阿宅们,同时他们也是大手笔消费限定版BD或是周边商品的主力军。不过因为日常系作品的缩减,萌豚商法正在走向末路。代替日常系作品登场的是谁人都可以轻松享受的青春群像系作品,例如2011年的《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的名字》等。这一方式虽然让更多的普通人接触到了作品,但再也无法通过萌豚来榨取单人次超高消费。
换而言之,动画作品的资金回收从短期型回报转变成了长期型回报,然而在去年它并没怎么奏效。配信以及周边商品的贩卖,Event的收入等,整体收益没有能够填补赤字。即便如此,新制作的动画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据悉,TV动画的每话制作成本相比于2005~2006年甚至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另外,剧场版动画上映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观影人数却在持续减少,由此导致剧场版动画的预算有缩水的倾向。根据业内人士的说法,就连火热的《起风了》也只不过仅仅达到了收支平衡的程度。前段时间庵野秀明监督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目前的动画制作系统已经危在旦夕,崩溃只是时间的问题。不用20年,只要5年就够了。”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大型的动画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