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出要求时,他坚定而明确。
“你可以自由地表达你的观点,不论温和还是强硬,重要的是将你的情感传达给观众。我们期待你能展现出愤怒,即使稍显夸张也无妨。”
虽然于正对少年法的愤怒是真实的,但他并非单纯要少年表达愤怒。
他有些迷茫,对于夸张的尺度并不确定。
原本,于正并未受邀参与这场讨论。
他对此感到些许不满。
他们告诉他,他将会参与少年法的相关讨论。
然而当他到达现场后,他发现自己被赋予的角色。
却是针对坚持维护少年法的律师发怒。
他猜想,或许在现场,他的愤怒会被激发出来。
但提前设定台词的做法让他觉得有些奇怪。
导播解释说,因为这是直播节目。
“如果你在现场无法表达出来,那会很糟糕。如果没有预先设定一些程序,节目将无法进行。而且,有些话语和肢体语言并不适合直播,所以我们通常会让没有经验的人多加练习。”
导播补充道:“电视节目的制作都是如此。”
正式录制时,于正非常渴望发言。
他旁边有一个年轻的助理导播不停地与导播交流。
当他试图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助理告诉他稍等片刻,主持人会询问他的看法。
周刊总编和律师之间的激烈争论似乎让主持人忘记了于正的存在。
主持人并非真的忘记了他,他只是在按照既定的流程进行主持。
终于轮到于正发言了,但他只能重复事先讨论过的话题。
无奈之下,他只能照本宣科。
尽管导播告诉他后面还有机会发表意见。
但在整个节目结束之前,他只有那一次发言的机会。
更糟糕的是,到了节目的后半段,他的麦克风被关闭了。
他们背弃了先前的承诺,他心中暗想。
他对邀请他参加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