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官。
这是午牌时分,楼内倒也安静,钱老爹早按向阳花分付在楼上预定下酒阁儿。几个入得店来,初枔抬头望见庑檐下悬着匾额,上面写着“安隆一壶酒”字迹,问酒保为甚只是半联?就有食客盯着古因盈看。食客是个俊朗小哥,古因盈肚里得意。
店里酒保是个小儿子,穿着齐臻,笑着脸与初枔道:“被对面茶馆偷了去。”
初枔扭头看去对面那千秋茶肆,旗望子上写的是“千秋半盏茶”,惊讶道:“老城人好文采。”
那酒保道:“都是从经诗子集上抄白来的,老城难得这等高士。他茶肆写这字迹却有欺我店家的意思,也是好惹事,闲的屁股沟子疼。”引三个上楼,望朝阳济楚阁儿里坐了。
三个说起闲话来,说的是:
早在周朝官家就重视防火,《周礼》记载,朝庭设立司烜,市井四处巡视,木锤敲铜铃,沿街叫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提醒居民防火。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防火》记载东京都城防火,又于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及有诸般救火家事,每遇有遗火去处,则有马军奔报,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汲水扑灭,不劳百姓。防火军兵不光防火救火,还巡街警戒、搜捕监押犯人、递送官衙公文,又称之为铺兵。
那时救火为何不劳百姓?北宋时期已建立了专门的防火救火的潜火队,一旦火灾时由官衙和潜火队扑救,是为保护火灾现场,止防强人趁火抢劫。“不劳百姓”其实是不许百姓救火,且有巡检到场后才救火,往往不及时扑灭,小火成大火,毁伤财产。真宗二年诏令开封府,都巡检未到,即本厢巡检先救。如去巡检地分遥远,左右军巡使或本地分厢界巡检、员僚、指挥使先到,即指挥兵士、水行人等,与本主同共救泼,不得枉拆远火屋舍,仍钤辖不得接便偷盗财物。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