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字密之,南直隶安庆府桐城人。历史上的方以智在明亡后先是逃到南京,后又投奔桂王朱由榔。被太监王坤诬劾免职后心灰意冷,削发为僧,并暗中组织反清复明。康熙十年方以智粤案受到牵连被捕,押往广东途中疽发卒于船上。粤案的性质因时间久远且资料不全已无法考证,根据现存的资料看,有谋逆株连的说法,有文字狱一说,还有仇人告发一说。说到文字狱...满清其实本来有机会领先世界,或者说不落后的。但满清文字狱将这个可能彻底抹杀。文字狱自顺治年起,一直到乾隆年间结束,前后一百四十多年内兴起了一百六十多起波及范围比较大的文字狱案。形成了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局面。??.??????????.??????第一起文字狱案的受害者是投降满清的张缙彦,他文章里有一句“将明之才”。顺治看到后觉得有问题,下令将其逮捕入狱,抄没家产后流放宁古塔。有人统计过,满清文字狱的次数比其他朝代总数还要多!期间被杀,被治罪,被波及的人不计其数。真真正正的做到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在文字狱的影响下,满清有思想的读书人不敢入朝为仕。毕竟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都能死成千上万人,那些特立独行的读书人只能躲在家里做学问,写书。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方以智等人就是这种情况。当然了。就算能入朝为仕,他们也不会去。这些人心中虽有思想,却无法传播出去。即便能传播出去也没人学,因为他们一没当过官,二没教出过当官的学生。在那个时代,百姓们以入朝为仕为荣。想要将思想传播出去必须入朝当高官,或者教出一些当高官的学生才行。......看着有些发愣的方以智,工部尚书范景文推了下他的肩膀:“陛下问你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