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方才我在咸阳城买了两本书!!”
“哦?在咸阳城里居然也能买到书?”
荀子也是很惊讶。一般来说,大多数的书籍都被贵族收藏着,即使是借出去让人抄撰,那些人也不会为了钱而去卖书。
“是呀夫子,我真没骗你,一本最便宜的千字文才要5钱,而且是被大量的贩卖,好多人抢着购买。”门生浮丘伯笑道。
“呵呵,5钱一本?浮丘,拿来给老夫瞧瞧,老夫倒要看看是什么书能那么便宜,怕是墨水费都不够。”荀子觉得很扯淡,怎么可能有人会以几钱一本的价格贱卖书籍!
“也是,以夫子的学识想必能看出那书是什么制成。”浮丘伯将放在怀中的两本书拿了出来。
“你说这是书?”
看到纸制书籍的第一眼,荀子心里也是很惊奇。当他触摸纸张,发现它不是竹简,似布非布。
若由布帛书写,布帛的质地太薄了,书写成书,价格也很贵。
而竹简则太笨重,几万字的书籍,约莫要几十斤的竹简。
此物轻薄适中,仿佛专门为书写而成,黑色的笔墨能清晰显映在纸张上。
而且如此轻薄的一页,居然能记录那么多字!
翻开书籍的第一页,上百个字工整地印在泛黄的纸张上。
读完了千字文,让荀子也感慨不失为一篇很好的启蒙文。
谁能想到五钱,能买到一本书。在荀子看来别说是区区几钱,即使卖个二三十钱也不贵。
“夫子,您见多识广,可认得那两本书是由什么制成?”浮丘伯好奇道。
“老夫也不知。”
荀子也想搞明白是什么回事,所以让弟子门生带自己出去亲自看一看。
当荀子他们来到所谓在藏书楼前,已是早早关了门,每天限售两万本,想要购买的只有等再等明天。
但一天两万本的数量,已经很夸张了!
如果一天要出两万本书,单单请人抄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