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没有谁敢说话,始皇嬴政一统华夏,手握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利。
而且政治手段强硬的嬴政,也不允许别人违背他的旨意。
何况,让他们站出来反对,他们也拿不出什么科举的制度弊端出来说事啊。想反驳也无从下手,只能暗自揣摩如何才能在科举制度中谋取属于自己的利益。或者是怎么样,才能减少损失。
虽然是有损贵族的利益,但对于整个大秦来说是功在当代立在千秋。
但李斯,王翦他们几个大臣同时心里也很奇怪,是什么能让嬴政颁发几条圣旨的原因,躲在嬴政幕后的那个人,他们至今不知道究竟是谁。
此人的才能,怕是震古烁今吧。
大秦要推行科举的制度来招揽人才的消息,很快从咸阳向外传播了出去。
短短几日不到,几乎弄得天下皆知。
无论是儒家,墨家,兵家,农家等,全是被突如其来推行的科举制度给震惊到了。
秦独尊法家,此时竟然会主动吸纳各家流派的人才。尤其是科举的施行,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以前要做官,都是要官员的举荐,所以很多贵族手上有许多门生依附。读书也是如此,竹简制作的书籍大多是掌握在贵族手上。
如今大秦几乎是推翻了以前的观念,在咸阳城,书籍便宜贱卖让每一个穷苦百姓都拥有读书识字的机会,而且做官门槛降低了,不再是被贵族垄断。
人人可以读书,人人可以做官。
虽然目前只是试行,但聪明的人能想象得到政策成熟后,科举将会面向的是大秦全体百姓,包括以前的六国百姓都可受惠。
只是实施如此壮举,损害了多少贵族阶层的利益,或许也只有嬴政敢那么做了。
“所以说真不愧是能一统六国的秦王啊,他的野心魄力,不是常人能比。”
咸阳城百里外的一间破旧的小屋内,正在专研阴阳心学的荀子,当听闻了科举的消息后,也是惊叹不已。
前无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