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运和的脸色刷的煞白,直摆手:
“不行不行,绝对不行。”
……
大清朝官场没有秘密。
督粮道衙门,走夜路遇上鬼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各府的管粮同知、管粮通判心怀鬼胎,纷纷来打听消息。
于运和眼睛通红,压力之下连续两夜没合眼。
他指着这些下属骂道:
“本官是新上任,大不了一拍两散,把天捅破:。”
“无论如何你们先凑出一两万石粮食稳住皖北的大军,再晚上三五天,纸里就真的包不住火了。”
扬州府管粮通判,姓金,是督粮口的老人。
他略一思索,出列劝阻道:
“大人消消气,下官们都知道您说的是气话。这件事要细论起来,粮道衙门一点错都没有。”
“那你的意思,错误都在嘉亲王?”
“对。”
众人纷纷点头,立场十分鲜明。
于运和目瞪口呆,突然他感觉一股寒气从背后冒起。
整个督粮道衙门如此团结,该不会先把自己这个主官灭口吧?
……
金通判继续说道:
“于大人乃世家贵公子,不了解底下衙门的运转规格。粮道衙门高抛低吸,乃是圣祖爷时期传下来的规矩。”
“嘉亲王可以杀了粮道衙门所有同仁。但是新官上任还是一样。否则,亏空谁来补齐?福祉谁来分配?”
“于大人也莫慌。这件事您听我们的就成。朝廷的刀落下来,下官们先上刑场。”
大堂一片死寂。
于运和也意识到自己触犯了众怒。
下属们那毫不掩饰的鄙夷眼神,似乎在嘲讽自己是个胳膊肘向外拐的督粮道。
“诸位同僚,都散了吧。本官再琢磨琢磨。”
出了衙门,通判老金成了众人的主心骨。
“金大人,你说怎么办?”
“我们都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