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听书五毛钱嘞。”
“大亥,我是常客,这次就免了吧。”
“不行,人人平等。”
以前没有网络,没有科技,人们活在封建社会的环境下。那时的动物有灵性,能成精,能说话,能吃人,不是以人类为顶端的食物链。直到现代,话说是主席规定不允许动物成精,然后就没有了这种超乎常理的存在了。不知道是否主席说过,反正如今确实没有这种动物成精的耳闻。
新中国成立之前,就有一个村庄生活着一群和谐的村民,每个人都做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家庭中的开销足以满足。由于交通匮乏,走着泥泞的洼地,到最近的小镇都要十几公里,如果不是有特殊情况都不会去一趟这么遥远的地方。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丁耕耘,女子织布。老汗是这里的村民,只知道他是几年前搬迁过来的,不知道从哪里来,问他他也说不说,村民们见他吃苦耐劳,从不抱怨就允许他居住下来,并且有了自己的一块做房的土地。渐渐的房子做了,车子(风车刨稻谷的)有了,稻子也有了。当时只要农村有这三样东西就相当于如今的结婚三件套了,可以娶媳妇了!很快,老汗娶了一个媳妇,但是奇怪的事是几年了他们都未曾诞出一子。老汗也是乐观,并不会因此计较。
生活过得井然有序,日常打理的井井有条。白天的时候老汗就去田里照看庄稼,晚上的时候就去山林里拿着自己自制的火铳打猎。因此,他的家境算比较好的。夜晚与其妻子在床前交谈的时候也是感叹到:“要是有个子小幺,这个日子就过得舒服喽!”为此妻子也是很自责,没过几天就要与老汗床上交流,不错过一点拥有孩子的机会。尽管老汗有时因日常活累,忙于睡觉,妻子也教唆着老汗。床角都换过好几个了,也不见其有喜。或许是他妻子这么卖力吧,亦或许是他确实乐观吧,村民时常笑他你妻子这么厉害还要儿子干嘛!
夏天的夜晚,尽现农村美妙景象。蝉鸣、蛙叫、犬吠……在皎洁的月光下,老汗拿起火铳向着山间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