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人情世故的分量在日常微妙的对话与交往中,会潜移默化深深烙印在小孩子的心里,并随着成长越发牢固。
炎热的盛夏即将来临之际,这群孩子早早就来到了书院,如若是在家族中境遇好点的还会有车马,家人接送,待遇差的或是娘亲地位低下的,连这种待遇都不会有只能自己徒步过来。
李幼白来到书院时里边已经站满了孩子,此时的小孩对教书先生尤为敬重,尊师重道的理念深入人心,不像后世那般随意。
见到李幼白进来,所有孩子愣愣站在原地不知所措,直到李幼白让他们坐下这才统一坐了下来,学院里配有桌椅,位置并未固定高矮胖瘦参差不齐。
李幼白将背后白布裹着的无名剑放好,随后目光扫了眼学堂内的孩子,在她的指导下,写有自己名字的字帖从最后一桌传上来,人数共有四十六个,年纪最大的十六,最小的只有六岁。
毕竟今天是第一堂课,很多东西都还没准备好,而且李幼白是第一次教小孩,经验方面肯定是不足的,需要准备得充分一点,所以她并没有直接开始授课。
读书人一般都是先识字后从经书开始学起,而李幼白这里不学经书,南湖学院的本质又不是教书育人,在她看来,更类似技术学院,专门攻读药理为主。
可由于学堂中年纪有三倍之差的学生存在,她只能先从识字来观察一下这些豪商子弟们的学识情况。
神州大地共有七国,齐,楚,赵,韩,秦,姜,所用文字语言大为不同,学院里这些孩子并非全部都是韩国本地人,有些人是从秦国迁移到此做生意的,还有些人来自楚国。
有人用韩国的文字,有人用秦国的文字,有人用楚国的文字,尽管如今是秦国的天下,可在日常之中,学习一门新语言仍旧需要不小的成本与时间。
李幼白试探着提问了几个人,熟悉秦国本土文字的没几个,大多数都是半桶水处在懵懂阶段,这对统一学习来说非常不利。
她是秦国的官,总不能用其他国的文化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