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英开口道:“说说你的想法。”
“我就想到拍一部一集的电视剧。
这里面的正面人物,穿的衣服都是咱们合作的港商提供,拍摄资金也由他们出,主角就是我们这些同学。
老师如果能参演一部分的,也可以当个配角。在座的各位如果谁觉得自己行的话,也可以出镜。
反面角色的如果各位愿意演的那也可以,不愿意演的,那我有几个胡同里的小朋友,他们愿意演,或者咱们中心找一些话剧演员也行,这个都不重要。
首先说一下这集电视剧肯定我是导演,因为主体是我们这帮学生要干的一件事儿,全班都要参加,我还是干我的老本行。
当然我可以在里面演一个小角色,也算全员出境了。
但是这个林导啊,鲁导演啊,主任啊如果你们谁有空的话,能帮着做个监制,那就再好不过了。
因为这个投资是港商投资,所以相应的监制费用还是可以给的。”
林汝维敲了敲桌子:“别提这些没用的,继续说得了。”
“听您的!故事大概是这么个情况,现在返城的人很多,我就想拍这么几个故事。
就是我们这些年轻人嘛,都是返城的之后回来干什么呢?
有进厂的,有进社区工作的,有扫大道的,有收破烂儿的,有兄妹俩开早点摊儿的,又去卖衣服的,有卖玩具、磁带、漫画的等等。
这样就出来什么11个角色,他们期间从事自己的工作,从返城一脸迷茫,到干这些工作慢慢接受这一现实的过程。
整体的基调肯定是积极向上的,大家都希望能过的更好,这个过程中的相互之间,也有成双成对儿的。
这部电视剧我给起的名字叫《明天会更好》,所以所有人都会过的越来越好。
我觉得这个电视剧还是挺有意义的,现在一些回城的青年比较迷茫。
我们应该给他们找到方向,这也是我们媒体人的一个责任。
而这一集电视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