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主,比拿到博览会上卖划算。”元妮说的十分诚恳。
民俗博览会,其实更像是一个年货交流会,也像老式的庙会。
在民俗博览会上交流的物件,必定是有特色有意思的,但不一定特别值钱。
这主要是考虑到顾客群体,能去城隍庙逛悠看热闹的人,大多是普通人,买个花馍鞋垫还行,要买阴沉木珠子,就超出主体的消费能力了。
丁老太太瞬间就明白了元妮的意思,“那行,这事儿就拜托给你了,珠子我先收着。”
“你要有时间,可以跟着我姥姥一起蒸花馍,进项少点,但只要卖出去就有钱。”
丁老太太大大方方的点头,“蚊子再小也是肉,我不嫌少,我还能多找几个人一起蒸。”
第2/2页)
姥姥眼珠子一转,就有了主意,“那你跟我一起去参加博览会吧,万一有人相中了花馍,让她们订货,咱们赶年前做出来。”
丁老太太一拍大腿,“这个主意好,就这么办。可我只会蒸大白馒头,不会花样子。”
“这简单,你和面,我来捏面人,然后咱们几家的灶一起上锅蒸。”
丁老太太答应了,她还发动群众,在巷子里借了不少笼屉。
“把大小一样的笼屉摞在一起,只要一眼灶就可以蒸透,但是要注意火。”
当天晚上,几个老太太一起折腾着,蒸出五十斤面粉。
第二天一大清早,元妮就带着展品,往城隍庙去了,顾超帮她推车子,耿老太太和丁老太太还有姥姥都跟着一起去了。
还没到城隍庙,就见人潮涌动,路边上满是小摊子,卖什么的都有,年画,对联,锅碗瓢盆辣椒面
“这是没有固定展位的商户,在外头借光的。”顾超说道。
摆摊的人多,逛街的人更多,两人只能顺着人流慢慢的走,到了城隍庙门口,有两个带红袖箍的人守着,“推车的挑担的,一律不准进。”
元妮报了戴科长的名号,才被放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