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宰相沆瀣一气,那是皇帝愿意看见的吗?不管人后牛仙客多么卑微,人前的时候,得让人家支棱起来啊。
李林甫看似不经意的偷瞄了一眼帝座上的皇帝。
而这时候的李琩,则是偷瞄了李林甫一眼。
他是熟悉历史的,自然晓得牛仙客就是个摆设,对李林甫是绝对依从,别看表面上反对声音有多大,背后在李林甫那里,跟点读机似的。
虽然牛仙客本身,确实也有其价值,因为他在关中地区推行“和籴法”,也是一位可以帮皇帝敛财的官员,如今的官职是门下省侍中兼任兵部尚书
按大唐惯例,中书令是首相,侍中是次相,除此之外可为宰相者,一般由尚书左右仆射及三省主官副官,加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者同中书门下三品,有了这个加衔,就是宰相了。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意为与中书省门下省一起评议辨别、断决处理。
而眼下的朝堂,只有首相和次相,没有加衔宰相。
朝堂之上,又商议了一阵后,王忠嗣的朔方节度使定了,韦光承入为九寺五监当中的卫尉寺卿,他奏请朝廷拨款的事情,不太顺利,户部今年要拨给朔方十万缗钱,两位宰相意见不一。
缗就是贯,一千个钱串在一起叫缗。
至于李林甫建议的由寿王接任河东节度使,李琩仍然拒不受之,最后由牛仙客遥领。
先一步离开宣政殿的,自然是李隆基。
等人走后,李琩拿起自己的笏板站起身来,微笑看向李林甫,抬手道:“右相请。”
接着,他又客气的看向牛仙客:“左相请。”
他这是礼貌的请人家先走。
但是两人都没有吭声,李林甫微笑抚须,牛仙客眼观鼻鼻观心,都没将李琩的客气当回事。
他们俩不动,其他人也没有动,算上王忠嗣在内一百九十九人,就李琩一个站着的。
殿内的气氛非常诡异。
王忠嗣不想趟这个浑水,率先起身朝着李琩客套的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