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儒家在为掌门办葬礼的时候,都没忘记招待罗浮。
可以说,在礼数上儒家已经做到了滴水不漏了。
韩非一副好奇的样子,道:“正是,儒家之中,老师言人性本恶,而孟子却言,人性本善,不知道师叔如何看待?”
罗浮几乎不假思索的说道:“我且问你一个问题,你是韩国公子,若是秦国攻韩,秦国一士卒,为人纯善,人皆赞之,韩国士卒,人皆恶之,于韩国而言,秦国之士卒,是善是恶?与秦国而言,韩国之士卒,是善是恶?”
第2/2页)
罗浮现在纯粹就是在问立场了。
毕竟,善恶是需要立场来判断的。
彼之英雄,我之仇寇,不外如是。
韩非到底不愧是集法家之大成着。甚至其思想和学说,乃至于两千年之后,都帝王必学之术。
只是在顷刻间,韩非就明白了罗浮的意思。
“师叔是说,善恶并非是绝对的?”
“善恶本身就不是绝对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罗浮一句照抄阳明心学的观点,顿时让韩非如遭雷击,呆立当场。
善恶竟然因心意而来。
那岂不是说,罗浮的理念,连孟子和荀子的性善和性恶都一块推翻了吗?
仅仅是一句话,就让韩非彻底陷入了大脑混乱之中。
作为未来的法家之集大成者,毫无疑问,韩非是持性恶论的观点。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是荀子的弟子那么简单,而是崇尚严刑峻法的法家,本身就是性恶论的绝对支持者。
若是没有了性恶论,那么法家甚至的存在的根基都要动摇了。
罗浮的这番话,理论上的确无懈可击,韩非就连自身的理念都开始动摇了。
下棋的过程中,也开始变得神思不属起来。
很快,罗浮的声音再次传来,让韩非顿时回过神来。
“你输了。”
这个时候的韩非,才像是反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