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一手硬一手软的两样东西。
而此时,远在东北,碳研院的段工收到了几件合金构件,和合金构件同时送达的,还有相关的工艺要求和试验需求说明。
一看发货地,是高振东那边发过来的,段工就知道是什么东西了,这个事情,高振东在电话里给他说过。
“小张,你去给副院长汇报一下,说高主任的构件到了。”
这一批合金构件,实际上和他们的石墨喉衬是差不多用途的东西,但是现在只是半成品,需要碳研所帮忙制作石墨背衬,顺便在背衬做好之后,借用碳研所的设备和材料,做一下火箭喉衬相关的测试。
具体是什么合金构件,高振东没说,碳研所这边也没问。
实际上,这一批就是高振东叫梁发明他们做的钨钼合金了,同时一起做的,还有两种钨铜材料,不过那个是准备在京城导研院做测试。
考虑到东北碳研院这边的路途遥远,变数比较多,所以在时间和资源安排上,是先向钨钼合金倾斜的,先把这个需要异地再加工和测试的材料做出来,再回头去做钨铜。
而且对于第三轧钢厂来说的条件来说,钨钼合金要容易做一些,钨铜材料那种伪合金要麻烦一点,毕竟以前没经验,高振东给的钨铜材料工艺,也和以前的合金材料工艺不同。
对于合金材料已经驾轻就熟的梁发明他们,在拿到高振东给的钨钼合金工艺之后,比较顺利的就做出了基本符合高振东预期的钨钼合金,都没怎么麻烦到高振东解决问题。
于是这一批钨钼合金就这样加工成了合金喉衬,发往碳研院这边做石墨背衬的再加工和相关测试。
对于高振东的配合请求,碳研院非常重视,毕竟高顾问可是实实在在的帮助碳研院解决了不少重大技术难题。
远的不说,就在过年前,高振东对他们高强度石墨材料的指点,句句到位,按照高振东的指点改进工艺之后,经过多次试验,现在高强度石墨材料已经可以稳定的通过压制这道关卡,进行最后的焙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