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上是可行的,技术上我也评估过,应该能行。细节嘛短时间说不清,在这里就不说了。在假定单站定位技术是可行的前提下,我说说我的想法。”高振东又拿起了粉笔。
他先在地上画了一个房子,伸出了一根三瓣天线:“我们在地面放一个固定基站,用于空中战术单位的定位,这样一来,空中的定位问题就解决了。”
他又在天上画了一架飞机:“在此基础上,我们把一套小型化的单站定位设备放到一架足够大的飞机上,比如空军那边正在搞的那东西上……”
空军那边正在搞的东西,自然就是预警机了,拿到地面杂波处理技术的雷达研究人员,和空军的同志,正捣鼓着往那几架图-4特上面架雷达呢。
那几架图-4特的使命已经光荣完成,现在迎来了新的使命。
防工委领导是知道的,陆军领导也有耳闻。
高振东最后在最远的地面上画了一个小火柴人儿:“这是前端的小型定位终端,这东西可以和前面说的数字化步谈机集成在一起,如果做不了那么小,至少也能集成到背负式电台。这样一来,一条链条就形成了,地面给飞机定位,飞机给复杂地形里的地面部队定位。”
陆军这边目光火热,盯紧了高振东:“有意思,有意思,如果真能实现,不用后半截,光是前半截,空军那边就能高兴得跳起来!”
飞机去哪儿了这个问题,骚扰空军的时间可不短,现在的飞机上也有定位设施,但是不太可靠,也不太好用。
至于高振东说的二百公里这个范围,他没有太放在心上,他也是有一定常识的,地面站加大一下功率,应该还能扩大不少,对空军来说,绝对够用。
防工委的总工想得更细节一些:“嗯,前半截没问题,可是飞机是运动的,速度还不慢,解算自己位置是需要时间的,这条链条等到最后的定位设备解算出自己的位置,还是会造成比较大的误差吧?”
高振东点点头:“肯定会有,但是能用。一来,电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