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的气体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因此对于流体力学的要求高得多,属于是结果简单但是过程困难的典型了。
“这东西看起来比底排弹还简单!”一名152的研究人员高兴了,这东西好搞,还不如就搞这个。
邵总看他一眼:“呵呵,你想得太简单了。这东西比底排难搞得多!”
他和符总是完全理解了高振东的意思的,这东西作为展望可以,想要马上上马,的确不如底排。
这一点,让他们对高振东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么多新技术先不说了,他能精准的把握住什么东西是最合适的,什么技术看起来容易但是其实不适合马上就上。
这不但理论要精深,实践经验也要非常丰富,对环境的了解也必须非常透彻才行。
再看看高振东的年纪,呵呵……算了不想了,有些人的存在,就是用来打破常规的。
“至于增程不够嘛,哈哈,刚才有位同志说得好,是真的可以考虑做火箭增程弹的,增程效果好,但是对弹丸威力影响比较大,做主力弹种可能不太合适,做特化弹种还是不错的。”高振东顺口替最早对底排弹提出质疑的同志找补了一下,同志考虑得还是有点道理的嘛。
符、邵二人心里乐开了花,高总工这几个建议和展望,把弹丸的问题基本上解决得干干净净,在全面超越原有普通弹的基础上,各种弹种要综合有综合,要射程有射程,要精度有精度。
要是每次开会都这样,他们恨不得天天蹲在防工委不走了。第2/2页)
10%?这就很了不得了,枣核弹还有10%左右?赚了赚了!
邵总在心里已经盘算开了,他和符总不同,他的炮短时间是改不了的,仿制就是仿制,不像符总是搞新炮。
但是炮弹还是能改的,这枣核弹和底排弹一上,多的不说,20公里大关没问题啊!
别看20km和17.4km比起来没多多少,但是经常买东西的人都知道,9块9和10块,10块实在是贵出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