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前辈,当然不能批评,只能以肯定为主,同时适当加进自己的看法。
没有自己的观点,大王叫你干什么?叫你说“好得很”吗?
不说大王怎么看自己,就是自己也不能砸了郭某人的牌子吧。
大王眯着眼,听着。
对于晋王有两只眼睛,周德威原先是不习惯的。但是随着老大王的远去,他也逐渐习惯晋王可以有两只眼睛了。
郭崇韬马上开始了自己的论述。
“大王,臣觉得,第三个计较是最关键的。只有用经济手段捆住了契丹,将来才能永绝边患。所以,榷场的设立,刻不容缓。”
李存勖微微点头。看来自己主张建立榷场,是得到了群臣拥护的。本来嘛,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寡人这种做法,已经是最高境界了。
郭崇韬接着说道:“第二个计较,臣大胆修改一下,就是可以请契丹出兵,但却不许他们进入幽州境内。也就是说,只要他们做出出兵的态势,威慑幽州,即可。”
周德威笑了起来。
“这样好啊,就避免了张公公说的虏兵南下烧杀抢掠的后患了。”
前辈认可了自己的修改,郭崇韬干劲更足了。
“臣还想请大王借办喜事的机会,让公主劝说可汗,将武州和新州归还。臣听说契丹扬言要大王用三个州做聘礼,窃以为三州太多了。不妨与之商谈,只是用妫州做聘礼,却看如何?”
大家都是把三州捆绑在一起,要么一起收回,要么承认现实。
郭崇韬却懂得妥协的技巧。
妥协,就是双方各退一步,然后达成共识。
而他的话,已经成了粘合剂。现在周德威没有意见,不论郭崇韬怎么说,都是在他的三个计较的框架下进行的。
张承业也无话可说。如果三州能够取回两州,虽然不是寸土未失,但不战而夺回两州,他心里也明白,这已经是绝大的成绩了。
何况晋国的战略重心,是在东线的刘守光,更是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