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缺钱,实在不行,用剑挖土也得有钱。
来到这个村子已经几十年了,李家经历过大清、民国、抗战、解放、新中国,坎坎坷坷的保全了一大家子人,真是不容易。
爷爷李牧春、奶奶丛淑澜,家中3子3女,大伯李厚锦、父亲李厚钦、三叔李厚镇、大姑李佑岚、二姑李佑瑾、老姑李佑桦。三个姑姑均已出嫁,剩下3个叔伯也早已成家、分家。但如今却是一大家子在一起吃的,主要是因为前两年在大食堂吃饭,后来食堂散了。大炼钢铁的时候,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只剩下一口大锅了。
大伯在公社的供销社上班,但住却是在村里的,大娘(大伯母)身体不太好,大哥建玮、大姐建霞、二姐建清年龄不大,也算是比较没谱的,住在村里有爷爷奶奶和父母三叔在能帮衬不少。李剑垚父母在家务农,自家有三个孩子,李剑垚是老大,下面有弟弟妹妹剑秋和剑霜。三叔是村里的车把式,家两个女儿,分别是见恩和见颜。
“吃饭了!”随着奶奶的喊声,全家16口人刚好分了两张桌子坐下,饭是玉米面和高粱面二合的巴掌大的饼子,不是成年人的巴掌,而是李剑垚这个年李刚的巴掌那么大。一人一个,外加一碗稀溜溜的玉米碴子稀粥。菜是土豆、干豆角、萝卜炖的一锅出,但几乎没有荤腥。
这个季节干豆角估计没剩下多少了,萝卜都有点康了。想想这年月,受自然灾害波及,关内有好多饭都吃不上的,但家里这顿伙食还是不差的。以往都是清粥咸菜为主,混个水饱,吃干粮的日子可不多。全家这么多人,每年的口粮也是剩不下的。
大哥见盆里那老三样,即使手里抓着饼子也瞬间感觉不香了。嘟囔了一句"又一点荤腥都没有",随即收到了爷爷和大伯的眼刀。奶奶端着一个巴掌大的小碗,放到我的面前,“三土这病算是好了,这鸡蛋羹给你吃,好好补补,再养养,好利索了就不会这么折腾人了”。
李剑垚眼睛突然就红了,奶奶做的的鸡蛋羹味道有好几十年没吃到过了,他咋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