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鼎的眼神如刀死死盯着康履,他难以想象,怎么会有这种狼心狗肺的人。
这些天,他几乎未曾闲下来,虽然不是每一个灾区都走到了,可大部分受灾的地方也亲自见了,他身上的官袍每天增加的补丁和冲洗下去的泥水不知多少,脚下的官靴都已经换了三双。
那所谓的路有饿殍、易子而食原来并不仅仅是书上写的故事,而是真的发生的。
那些灾民一个个瘦的如同包皮骨头,他们现在不像是人,反而像是蝗虫,泥土、草根,他们所在的地方,能吃的不能吃的,尽皆会毫不犹豫的吃下去。
他眼睁睁的见到一个不满八岁的小娃子,在他眼前吃观音土被撑死……
这些天,各地官吏给他提供的吃食,他几乎一口都吃不下去,想到那些灾民,他就觉得自己还能够锦衣玉食就是一种罪恶。
他崇宁五年登进士第,他为官三十余载,数度为相。
他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大宋的中兴之臣,他希望自己死后,有人站在他墓碑之前说,“此公,望实高劭,斯民具瞻!”
三十余载,他一直践行着这条路,尽管被秦桧等奸佞打压,尽管对朝廷有些失望,可却从来未曾改变过。
他以为,为官当有正气!若是要与奸佞和光同尘,那不如自绝而死!
他不知道这天底下怎么会有康履这样的人,那些粮食都是给灾民的,他怎么就能毫无愧色的将其换成糙米,甚至还要在其中添加沙土,这真的是一个人能够做出来的事儿吗?
“康履,待到赈灾结束,若不能斩你项上人头,老夫枉为大宋之臣!”赵鼎咬牙说到。
康履颔首,“好,咱家等着!”
随着整个赈灾的大权尽皆转移到康履手中,整个赈灾的速度、效率和过程反而变得更顺畅,大批的灾民得到安置,一**被征调的民夫赶赴嘉鱼开始疏通水道修缮破损的堤岸。
赵鼎没有理会在温柔乡中的康履,依旧是乘着自己的轿子,奔波在赈灾第一线。
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