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现在正好在院里清爽一下。
这么一说。刘鸿硕和方逸师徒两个就坐了下来。方逸手中的东西也被李明华接了过去,至于什么推脱客气,根本不需要。坐了下来方逸就开始向老师汇报自己这一段时间的事情。
刘鸿硕听了以后叹了口气说道:“补全伦勃朗的作品,弄不好就是吃力不讨好的结果”。
刘鸿硕也在法国混过的,自然知道欧洲的艺评家什么样子,怕是在有些评论家的眼中,中国人就根本画不好油画,理解不了油画的内在精神。别说是中国油画就算是老毛子油画。在他们的眼中也是粗糙低劣的。方逸直接去补全了伦勃朗,想想看面临的压力。要是刘鸿硕在身边的话一定不会让自己的学生冒这个险。虽说是现在结果很好。不过还是让呆在国内的老头子替自己的学生暗捏了一把汗。
一系列的阴差阳错,才有了现在这样的效果,刘鸿硕自己了解了经过都感到自己学生的幸运。要是美国大亨没有残幅,就不会出这样的价,后续也就无从谈起。这样所有的压力都冲着方逸去,那不让艺评家们嘲笑死?至少自不量力的名头就扣到了方逸的脑子上。对于一位在欧美混的中国油画家,欧美的艺评人要比对欧洲油画家苛刻很多。
“当时我没有想到这些”方逸坦诚的对着老师说道:“就是脑子里突然冒出了这个念头,而且有一种冲动想也它画出来。对了,您说的事情现在可以说了吧”。方逸并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和老师多谈,要是谈到了自己怎么想到的,那自己怎么回答,总不能说自己脑子里有原版吧,何况就是说了刘鸿硕也要信不是?
刘鸿硕听弟子这么一问,就慢慢的说出了一件事情。
方逸听了心里就有点儿哭笑不得的感觉:感情您说的大事儿就是这个?不是别的就是石艺老画室的事情。刘鸿硕和方逸这里不是向着石艺捐了一批作品吗?刘鸿硕提出想把现在陈列在石艺展馆的师徒两人的作品都换到那个老画室里去。
听着老师说着还有应景的意思。不过方逸明白,用了十几二